近日,我院2006级本科生王晴岚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上发表题为《PE/PPE proteins mediate nutrient transport across the outer membran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研究论文。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是全球致死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2018年全球超过15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结核病的临床治疗耗时极长,敏感性结核病人需要联合抗生素治疗6-9个月,耐药结核病人则需要治疗长达数年之久。目前,研究者们认为结核病的长周期治疗与结核分枝杆菌极其复杂的细胞壁结构有关。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不同,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外膜由和阿拉伯半乳聚糖共价连接的分枝菌酸与可萃取脂质分别构成了内外叶,不包含脂多糖和磷脂,具有极低的通透性(比大肠杆菌低100倍),保护结核分枝杆菌免受宿主免疫分子和抗生素的杀伤。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困扰整个结核研究领域几十年的问题:拥有极低通透性外膜的结核分枝杆菌如何使营养物质通过外膜,在感染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PE/PPE家族蛋白是分枝杆菌属所特有的蛋白,在其他细菌中没有同源蛋白。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拥有99个表达PE蛋白的基因,68个表达PPE蛋白的基因,占到整个基因组近10%的编码能力。然而,PE/PPE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一直是一个迷团。该篇文章中,王晴岚等创新性地发现PE/PPE蛋白能够形成多聚体,在分枝杆菌外膜上形成通道,介导营养物质小分子通过细胞壁外膜;并且不同的PE/PPE蛋白组合介导不同的营养物质小分子进入。这一发现同时回答了上述困扰结核领域多年的两个谜题,对于研发缩短疗程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王晴岚于2006年9月-2010年7月在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学习,2010年9月-2015年7月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9月至今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抗结核新药研发工作。
PE/PPE proteins mediate nutrient transport across the outer membran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