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
发布时间: 2021-02-24 10:32:42 已阅读:曾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2006年)、重庆市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生态学)(2008年)、“重庆市人才”(2010年、2019年)。
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任西南大学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汝溪河水质水生态监测重点站站长、水利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龙河水质水生态监测重点站站长、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三峡环境与生态》编委。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教育部和重庆市、浙江省、四川省等部委/省的科技项目/科研平台/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担任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Plant Journal、New Phytologist、Annals of Botany、Functional Plant Bi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Scientific Reports、Ecological Engineering、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PLoS ONE、Plant Ecology、《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领域:
以中国西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为研究区域,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大型水利工程影响区河流和河岸带生态演变、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开展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 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
(2) 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和生态后果;
(3) 大型水利工程影响区河流和河岸带生态系统长期演变与生态功能;
(4) 高强度水淹胁迫环境中植物的水淹耐受和生态适应;
(5) 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6) 水生态系统(河流)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峡库区交错带生态系统动态演替过程与机理研究(2017-202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水文条件下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2018-2021)
3. 水利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专项项目:汝溪河水质水生态监测(2018-2022)
4. 水利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专项项目:龙河水质水生态监测(2020-2022)
5.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研发课题: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趋势研究(2019-2021)
6.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项目:重庆库区重要支流水生生境状况调查与评估(江津-长寿段)(2015-2018)
7.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项目:重庆库区重要支流水生生境状况调查与评估(涪陵-巫山段),(2015-2018)
8.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三峡库区水生昆虫、水华藻类多样性调查及图鉴编撰(2014-2018)
9.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三峡库区事故型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2009-2011)
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2007-2010)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水库现行水位调度模式下库岸消落区植被的重构和分化(2014)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变动水文条件下三峡水库消落区适生植物的水淹耐受和生长适应(2011-2013)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峡库区优良耐淹植物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淹耐受机理研究(2008-2010)。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淹发生的季节差异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水淹耐受性的影响(2006)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的水淹耐受机理(2005)
16.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专项项目:汝溪河水质水生态监测(2012-2018)
17.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变动水文条件下三峡水库消落区适生植物的水淹耐受和生长适应(2011-2013)
1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三峡库区优良耐淹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与光合生产和碳水化合物储备的关系(2007-2009)
19.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重庆三峡库区优良根系植物筛选及根系固土效能研究(2004-2006)
20.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三峡库区重要次级河流藻类爆发性生长机理研究(2004-2005)
21. 重庆市人民政府项目:重庆市主城区三峡水库两江消落带生态综合整治与景观再造研究(2010-2011)
22. 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局项目: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7+1”试点示范项目编制(2010-2011)
23.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被构建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2009)
24. 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被构建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2009)
25. 中国科学院重庆市院市合作课题: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选育与植被重建试验示范(2007-2009)
研究生培养:
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eit)、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Juelich Research Center)、杜塞尔多夫大学(Dusseldorf University)、乌尔姆大学(Ulm University)等国外大学和研究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3人(其中5人与国外研究单位联合培养并获得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硕士生45人;培养的研究生中主要在高校、科研单位、中学工作,有2人晋升为教授、11人晋升为副教授。
欢迎有志于从事逆境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机理研究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组常年招收博士后。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400715
电话:023-68254263(办公室)
E-mail:bzeng@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