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智能生物制造微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聚焦“生物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本专业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满足产业升级、绿色制造及政策支持下的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知识体系,助力其在技术管理、生物科技投资等领域实现多元化职业发展,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农业科技和工业材料四大领域展现差异化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将系统掌握智能生物制造领域的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涵盖基因与细胞工程、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生物制造装备及工艺开发、生物智能合成与设计方法等核心知识模块。
2)能力目标:学生将形成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胜任生物制造领域的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等系统性工作。
3)素质目标:学生将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规范的职业伦理和强烈的社会担当,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具备适应并跟进生物制造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动态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培养对象: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
四、学期与学制
开课学期:2025秋季学期至2026春季学期
学制:1年
五、学习证明
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学习证明,并支持学校可信电子凭证平台在线查询。
六、收费标准
80元/学分。
学生按学年缴纳微专业学费。学生因各项原因终止或自愿放弃微专业修读,可按未修课程学分所占比例退还学费。
七、课程计划及介绍
开设课程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智能生物制造原理 |
48 |
3 |
2025秋季 |
基因与细胞工程 |
48 |
3 |
2025秋季 |
微生物细胞工厂 |
48 |
3 |
2025秋季 |
生物制造装备与工艺 |
48 |
3 |
2026春季 |
生物智能合成与设计 |
48 |
3 |
2026春季 |
生物产品设计与智能制造实训 |
48 |
3 |
2026春季 |
教师团队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所在单位 |
主要从事专业/行业 |
1 |
张芳源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次生代谢代谢调控 |
2 |
罗克明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基因工程 |
3 |
谢建平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微生物致病分子机理 |
4 |
叶小利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及癌症方面的新药、保健品及食品研发 |
5 |
魏静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干细胞与分子免疫方面 |
6 |
张勇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基因组编辑及合成生物学 |
7 |
徐洛浩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信息学与动物演化 |
8 |
唐旭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基因组编辑及合成生物学 |
9 |
李洪涛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蛋白质工程 |
10 |
张宏晨 |
教授 |
生命科学学院 |
应激和病理损伤条件下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
八、教学安排
部分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课,主要集中于周末、暑假等时间行课。
九、报名方式
西南大学学生可采用教务系统报名,本科学生登录教务系统-“报名申请”-“微专业报名”。
十、联系人及办公电话
何老师,联系电话:023-68252712